“妈……妈……油……响……”35岁的小宇指着锅里迸溅的油花,有些慌张地向后躲。56岁的杨月连没有上前,她举着手机,声音温柔得像在哄孩子:“不怕,小宇,用锅盖挡一下。”
这是9月15日早晨,湘潭一间老式居民楼里发生的寻常一幕,却承载着一个母亲三十五年的不寻常坚守。
一、 “他永远两岁,但我必须想到他三十五岁后的生活”
杨月连的丈夫去世那年,小宇刚满二十岁。智力停留在两岁幼儿水平的他,完全不明白“死亡”意味着什么,只是拉着妈妈的手问:“爸爸……睡?”
此后的十五年,这位母亲每天只做三件事:照顾儿子、赚钱养家、思考未来。
“摆地摊的时候,我就用一根绳子系在我们俩腰上,怕他跑丢。”杨月连说这话时,正在教小宇如何握刀切土豆。她的手覆盖着儿子的手,一下一下地移动着刀具。“开快餐店时,我把他安置在收银台后面,客人经常好奇地探头看这个总是玩玩具汽车的‘大孩子’。”
最让她焦虑的是年龄。“我56岁了,总有一天会抱不动他。到时候他怎么办?”
二、 一场被318国道点燃的“疯狂”梦想
转变发生在今年年初。杨月连在刷短视频时,被一条“此生必驾318”的视频击中心脏。
“画面里是雪山、草原,一条公路通向天边。”她描述时眼睛发亮,“我突然想,为什么我们不能去?”
这个想法遭到了几乎所有亲友的反对。大姐说得最直接:“你带个‘孩子’跑那么远,出事怎么办?”
但3月14日清晨,这辆二手SUV还是载着母子俩驶出了湘潭。车里塞满了速食食品、简易修车工具和一大包成人纸尿裤——为小宇准备的。
三、 七十二拐上的惊魂一刻与陌生人的温暖
行程第20天,在怒江七十二拐,险情发生了。
连续急弯让车子剧烈摇晃,小宇突然解开安全扣,兴奋地指着窗外的牦牛要扑过去。杨月连一边控制方向盘,一边试图拉住儿子。车子在悬崖边划出一个惊险的“S”形。
“那一刻我真的后悔了。”她回忆道,“要是出了事,我怎么对得起他死去的爸爸?”
但温暖总在不期而遇。在云南巧家县,车子陷进泥坑。一对年轻夫妻冒雨帮忙,丈夫搬石头垫车轮,妻子甚至脱下手套徒手挖泥。分别时,年轻妻子突然拥抱了杨月连:“阿姨,您是我见过最酷的妈妈。”
在海拔4000多米的康定某驿站,老板娘看到小宇冻得发抖,不仅拿来氧气瓶,还连夜烤了一袋面包塞给他们。“我也有孩子,”老板娘说,“母爱这东西,到哪儿都一样。”
四、 质疑与坚定:“我不是伟大,只是别无选择”
旅途中,质疑声从未断绝。有网友评论:“这样的孩子就不该带出来,既危险又给别人添麻烦。”
对此杨月连很坦然:“他们不懂,小宇虽然智力只有两岁,但他看到雪山会笑,摸到湖水会开心地拍手。这就够了。”
她特别强调:“我不是什么伟大的母亲,只是别无选择。既然生下了他,就要负责到底。”
五、 五个月苦旅后的蜕变:从焦虑到接纳
8月10日,历经五个月的风雨跋涉,母子俩终于回到湘潭。2万公里的旅程结束了,但改变才刚刚开始。
小宇依然学不会系安全带,切菜时还是会把土豆剁得乱七八糟。但杨月连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。
“过去我总想着‘治好’他,现在我知道了,重要的是陪伴他。”她说这话时,小宇正专注地玩弄着妈妈衣角上的线头,那神情确实像个两岁孩子。
如今,杨月连有了新目标:攒钱带儿子去东北看雪。“只要我在一天,就要陪他一天。”阳光透过厨房窗户,落在母子俩紧握的手上,那把有些生锈的菜刀在土豆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刻痕,仿佛记录着这段不平凡的人生旅程。
翔云优配-专业股票配资利息-安全证券配资论坛-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