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佛山某公司的一则表彰通报引发争议。该公司表扬一名员工“在凌晨3至5点仍能敏锐捕捉客户需求,促成订单”,并给予500元奖励。虽然该公司回应称“加班是个人自愿”,但这一做法被网友质疑变相鼓励加班文化。表面上看,这似乎是对员工“敬业精神”的肯定,但细究实则暴露出一个普遍存在的职场误区——将“熬夜工作”与“勤恳”“奋斗”划等号,完全忽视了职工身体健康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。
上述新闻该公司在通报表扬中也已经明确提到,凌晨3至5点本是人体最疲惫的时刻,是生理机能最需要休息的时段。显而易见,熬夜工作往往与敏锐、高效等词搭不上边。虽然该公司回应凌晨三五点还在工作的情况并非常态而是个例,但我们还是要知道:长期熬夜会降低工作效率,更是会对健康大有伤害,甚至导致免疫力下降、记忆力减退、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升等。
若企业将这种违背人体自然规律的行为作为榜样大肆宣传,看似激励员工,实则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:只有牺牲健康,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。然而,真正的效率应当来自科学的工作安排,而非单纯延长工作时间。更需警惕的是,若将熬夜办公、延长工作时间冠上“奋斗”“上进”之名,强行绑定使其成为职场默认规则,劳动者的权益将越来越容易被忽视,最终形成越来越严重的“内卷”局面——大家不得不透支身体健康,去追寻所谓的“认可”。
对个人而言,健康才是职业生涯的基石。短期来看,熬夜或许能换来一时的表扬或奖金,但长期透支健康的代价却很可能是无法挽回的。近年来,职场猝死、因过劳患上抑郁症等悲剧屡见不鲜,溯其根源,这种“以健康换业绩”的错误观念难辞其咎。劳动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,长远的职业发展应当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,而非以牺牲身体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。
对企业来说,推崇“熬夜奋斗”不仅损害员工健康和劳动权益,也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。优秀的企业应当在管理上追求“健康的高效”,而非“疲劳的拼搏”。与其奖励和宣扬凌晨加班,不如通过制定合理制度、优化工作流程、引入更趁手的工具等方式,让自己的员工在保证健康的状态下发挥出自身最大价值。(朱兰英)
翔云优配-专业股票配资利息-安全证券配资论坛-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